大型原创话剧《高腔》成都上演

发布日期:2018-07-11     来源: 川报观察

blob.png

“村里新来了个第一书记,学经济的。”7月10日,经过达州、宜宾等地巡演,反映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大型原创话剧《高腔》来到成都,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上演,现场座无虚席,精彩紧张之处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。

        该剧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,改编自四川作家马平的同名小说,讲述花田沟村第一书记丁从杰脱贫攻坚的故事。“感人又提气!”现场观众徐淼在演出结束后不禁说道。


blob.png

取材:植根于千万基层扶贫干部

        一条条村坝的黄色条凳,一口口浓郁的川北方言,一个个村民在稻田里“忙活路”。他们一会儿和书记“扯皮”,一会儿讲到生活难处又忍不住揩泪。现场这些“土味”人物与场景并非凭空而生,而是马平多年来前往四川蓬溪、渠县、邻水、武胜、通江、仪陇等地,长年与基层人民“打交道”的积累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平透露,话剧中“花田沟村”的来源,便是南充、遂宁等地的情况相加;而让村民脱贫致富的“月季”,则是绵阳、广安等地活灵活现的“致富经”。“但剧中第一书记丁从杰、村民米香兰等主要角色,并不是一蹴而就,也找不到某个对应人物。”马平说,他们汇集了许多基层干部身上的特质,“因此,这些角色也是四川千万基层扶贫故事的缩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《高腔》以花田沟村在两年内摘掉贫困帽子为主线,以米、刘两家的恩怨为贯穿全剧的主要矛盾,讲述了村里第一书记丁从杰,与帮扶干部一起,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扰,向贫困宣战的故事。为了最大限度地“接地气”,贴近角色和故事,主创团队深入秦巴山区、乌蒙山区、凉山等地采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将小说的矛盾冲突与舞台的艺术性相结合,使得人物更鲜活,具有可看性。”导演王根介绍,话剧《高腔》一路巡演一路“提升”,这版《高腔》加入了更多时下四川脱贫攻坚的现实元素和川剧元素,在政策解读上也更为准确。再加上对演员的业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,因此现场观众跟着故事欢笑和流泪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
blob.png

表达:亮出脱贫攻坚精气神

        为何一个讲脱贫攻坚的故事却要用传统川剧中的特色声腔“高腔”来命名?马平解释,“高腔”高昂有力,既与故事中女主角米香兰的“火把剧团”呼应,又能比喻花田沟脱贫攻坚中勇进的决心。此外,川剧高腔中“一唱众和”的徒歌形式,就像基层扶贫工作一样,并不是单靠一个干部、几个群众就能够解决的,需要大家齐心协力。“高腔亮出的不是‘高调’,而是一种精气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种表达,在剧情中也得到呼应。丁从杰刚来到花田沟村时,立志要像“红军围剿敌人一样围剿贫困”,激情满满。但他在没有摸清当地情况下,就想让村民养鸡致富,遭到了村民的不配合。他甚至不明白,就连“想致富先修路”这么简单的道理,为什么当地村民也爱答不理。后来,他才慢慢了解到米、刘两家的恩怨,意识到这才是脱贫问题中的关键,于是试着团结更多的村民,再去开导双方,最后使得米、刘两家达成和解。并且还因地制宜地找到了“月季致富路”,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:“脱贫攻坚还需要绣花功夫,两年时间不等人,但更不能着急。”

    “扶贫其实也是‘扶志’‘扶心’,志向不甘于贫穷了,人心齐了,事就不会难办。”《高腔》第一书记丁从杰的扮演者、四川人艺剧目制作中心主任黄梁宇对角色有着自己的理解,“扶贫光靠喊口号,表决心是没有用的,还需要将心比心地为村民着想,才能抓住致贫症结和脱贫路径,或许这就是《高腔》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剧结尾,丁从杰带领花田沟致富之后,转身迈向了更远的大凉山进行扶贫。而今年6月20日,四川省出台《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》和《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方案》,还有更多的“丁从杰”,向凉山州深度贫困发起总攻……


加载中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