蓉平: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视野下的成都文化日常

Push Time: 2018-11-08     Source:人民网

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到世界文化名城,到底路程有多远?自9月25日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以来,成都正在提交一份答卷。

  一个多月以来,一系列来自于外界的观察报告,掀开了这一答卷的冰山一角。

  10月30日,国内首份世界文化名城指数化报告《为什么是成都——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》在成都发布。《报告》从6个城市功能维度入手,以指数的形式对22个世界文化名城逐一画像,形成了30余项统计数据,再将成都的相关指数与其对比,得出以下结论:

  成都在经济基础、交通通讯等硬实力基础良好,在文化资源、对外交流等软实力层面积淀深厚,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科技、对外交流等多项发展均衡。“综合型”文化名城应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最适宜的定位和方向。

  对此,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有一个精彩的点评:“成都展示了中国的暖实力,是让人感到温暖的一个城市,成都的文化调性和中国文化对外开放、包容、自信的文化特质是最为切合的。”

  而更早一些时候,9月22日,西博会期间,“了不起的西部·时尚新经济论坛”上,“今日头条”从阅读大数据角度,发布了西部时尚数据,在各种时尚排行中,成都皆位居前列,特别是西部地区最受关注的六大时尚地标中,成都春熙路、太古里和环球中心占据“半壁江山”。其后,10月22日,2018中国时尚一线城市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,论坛期间,《新周刊》发布了《2018中国城市时尚指数报告》,将成都命名为“中国时尚一线城市”。显然,这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实力的一个有力注脚。

  与上述专业报告相比,近一个多月以来,成都的一份城市“文化日程表”,则提供了其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另一个视角。

  9月22日,随着成都诗词大会第二季——首届全球“杜甫诗歌奖”当代原创诗歌大赛启动,全球诗人汇聚成都,以杜甫之名咏叹成都,并由国内顶尖诗人、诗刊主编组成评审团,至今,已评选出四周周冠军。

  国庆期间,首届成都“街头音乐艺术节”成为成都街头一大胜景,148组街头艺人,制造了一次次城市与音乐的惊艳邂逅。而一场“‘行进的成都’行进管乐”,则在“蜀声躁急,若击浪奔雷”中,掀起了这一街头艺术节的第一个高潮。这是第24届“蓉城之秋”的一个子活动。自9月22日开幕的“蓉城之秋”,将历时48天,奉上119台音乐主题演出、65场户外音乐活动。

  10月22日,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。三天时间,看似“高冷”的专业会议在成都被演绎成一场考古嘉年华:16场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爆棚,考古成果展因观众过多不得不“限流”……考古学是探讨“人从哪里来”这一终极哲学命题的国际通用语言,成都以4500年文明史为背景,与世界分享对过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。

  10月27日,2018成马开跑。从象征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出发,向澎湃现代文明的天府大道进发,成马穿越四千年,遇见新成都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成马不仅有马拉松“天王”基普桑加盟,还在赛前接受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考察团的考察。亲自到访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董事总经理蒂姆·哈兹玛表示:在去年之后第二次来成马,他觉得成都非常适合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。

  11月2日,“成都·蓬皮杜:‘全球都市’国际艺术双年展”拉开序幕。这是世界级艺术机构首次来华“在地”策展,将呈现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(组)艺术家与小组的百余件作品,涵盖国际艺术展览、艺术家驻地创作、音乐表演、水上艺术装置、公众教育等多个板块。

  接下来,11月13日,2018成都国际时尚周也将拉开大幕。

  这一“文化日程”,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在通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冲劲,也勾勒了成都不一般的文化日常。

  透过这样的文化日常,其实不难发现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逻辑:以文化人,树立天府文化精神标识,凝练人文成都的时代精神;建设“三城三都”,以之为重要抓手,汇聚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。

  根源于中华文化,涵育于巴蜀文明,数千年历史长河中,天府文化与时代同发展、与城市共成长,在自然与人文、封闭与开放、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融合中传承发展,呈现出人文性、世界性、创新性、包容性文化特质,凝聚成“创新创造、优雅时尚、乐观包容、友善公益”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。美国社会学家科特金说,一座伟大的城市须具备三个条件:安全、繁忙、神圣。所谓神圣,宗教意义之外,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和价值认同。一座城市,其物质文化、制度文化、观念文化、行为规范等等,无不体现着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。当城市文化的价值精髓注入到市民的观念、态度和行为中去,使之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,城市文化也就真正形成了城市独具的竞争力。因而,以天府文化凝结成都精神价值、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,无疑是着眼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层面的考量和部署。

  而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、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、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、高品位建设国际美食之都、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、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,并经由“三城三都”提升成都全球城市竞争力,力争到2020年,“三城三都”品牌行业价值凸现,到2035年,“三城三都”闻名于世,最终于本世纪中叶抵达世界文化名城,则可谓一个精彩的城市发展战略方案。“三城三都”的核心在于生活,而“生活”,则一直是成都的核心竞争力。因而,“三城三都”建设既是传承城市文脉的时代责任,也是保持生活城市特质,服务市民美好生活追求、提升市民幸福获得感的务实之举。它植根成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美学,是成都“三千年烟火气”的精彩呈现。

  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世界文化名城,这并非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,但以天府文化之名,以“三城三都”为桥,一切便在情理之中。

  不止于此,3463家书店,200家美术馆,145家博物馆,构成了一个隐形的成都精神坐标网络。

  何止是全国时尚一线,在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眼里,成都是最具有悠久优秀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的城市;在英国经济学家、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·霍金斯口中,成都具有一种“罕见的内秀的力量”。

  何止是规模、规格意义上的重量级,一场场密集文化活动带给成都人巨大的精神享受、心灵愉悦。天府文化,已被成都人浸在酒里,融入茶中,滋润衣食住行,成为等闲日常,形成生活美学。

  独特的文化元素,非一般的文化日常,告诉你“为什么是成都”。


loading...